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艾灸分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行业新闻

首届中医脉诊文化节(8.18)暨国际把脉日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07-18

8月18日,由北京脉之语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协办的首届中医脉诊文化节(8.18)暨国际把脉日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中医脉学业界的数十位知名专家参与了本次活动,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高益民教授莅临活动现场,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寿小云主任医师等人还进行了现场把脉。据了解,以把脉为主题的中医文化活动在业内属于首创,该活动的成功举办也意味着中医脉诊文化复兴进程的正式开启。

QQ图片20230718144343.png

在谈到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时,北京脉之语科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本次活动旨在对祖国传统的中医文化进行传承,将源远流长的中医脉诊发扬光大。“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是大家的殷切期望所在,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工作也看的非常重要。作为一家专注于中医脉诊技术发掘与数据研究应用的企业,我们有义务借助于科技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好脉诊教学、脉诊临床应用、互联网医疗和远程会诊的在线脉诊,让脉诊回归,让百姓受益。”该公司负责人这样说道。

据了解,脉诊在传统中医四诊中是已经形成系统理论的诊法,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具有高效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的地位堪比“国之重器”。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中,脉诊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尴尬现状中。现实中一些中医师被严重西化,借助西医诊断技术来处方用药,能够通过诊脉方式来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生少之又少,中医院校的脉诊课时少之又少,在大量与中医无关的课程挤压下,学生毕业之后大多看不好病。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北京脉之语科技在与中医业界的知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后,提出了举办中医脉诊文化节的构想,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QQ图片20230718144343.png

在当天的文化节上,参与活动的数十位嘉宾对北京脉之语科技的此举给与了肯定,并在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上演了一场脉诊文化领域的“华山论剑”。在他们看来中医脉诊文化节暨国际把脉日活动绝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学术分享活动,而是中医脉诊文化复兴进程的开启。

高益民教授现场阐释了脉学的社会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医脉诊在历史上曾经流传到日本、印度和欧洲,中世纪阿拉伯的医圣阿维森纳,在其著作《医典》中就引用了王叔和《脉经》中的很多文字。脉诊的意义不仅在于国内,更是一种世界性的诊断手段。我国是中医脉学的发源地,但是目前该领域存在着人才断层的现象,举办此次活动对于打造浓郁的脉诊文化氛围、培养脉诊人才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QQ图片20230718144343.png

本次活动也得到了诸多机构的热情参与,大量中医医疗机构、脉学专家、媒体、患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参与到中医脉诊知识的学习中来。慈方中医、医联、当归中医、上医仁家、中医在线、炎黄中医师承教育学院、《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自我保健》杂志等单位还加入到了共同发起人阵营中来。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阵地,脉诊是炎黄中医的特色符号。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对活动进行了大力支持,执行主席杨建宇还在活动中发表了讲话,对于本次活动推动中医文化的意义进行了解读,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关注脉诊文化,鼓励脉之语将文化节活动延续下去。人工智能产业分会执行会长费璟昊、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涛、北京东西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邵向明等一行出席了当天下午的“中医脉诊与人工智能研讨会”。

值得一提的是,首届中医脉诊文化节暨国际把脉日活动还拉开了中医文化与互联网联姻的序幕。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中医的发展,本次活动在脉学知识传播和促进师承继教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尝试。首届8.18脉学论坛直播后,将组织每天下午8:18持续直播,邀请全国名中医分享“病-脉-证-治”临床医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师承编辑部计划出版《脉学临床家》(2020首届中医脉诊文化节论坛演讲集),给全国中医临床人带来“真货”。

中医的发展,必须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依托16年中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积累下来的经验,主办单位脉之语科技推出“在线把脉”智能硬件和“在线跟师”门诊带教模式,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摸到“老师把过的脉”,让诸多的中医院校学生和基层医生切实感受到脉诊技术带来的一系列利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8.18把脉日这一首创活动的推出意义重大,它的价值不仅仅局限在传承脉诊文化上,更重要的是给祖国其他类型的中医文化的传承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今后这一活动将成为常态,受此影响中国中医文化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王淑蔷)

上一篇:8.18中医把脉节 | 擦亮文化名片,传承创新开启好脉中国行

下一篇:“818 把脉节” 第三届中医脉学文化节开讲啦!!!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艾灸分会
地址:
联系电话:

京ICP备2021013648号-1